肾脏不好的常见表现有哪些?千万别忽视
肾脏是人体主要排泄器官,它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血液中的垃圾一扫而尽,保证了身心健康。但有时候肾脏也会出现毛病,如果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这些变化,就能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情况。
那么,肾脏不好的常见表现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浮肿
肾脏是人体代谢水分的重要器官,肾脏不健康,很容易出现水肿的情况。
肾脏病比较典型的水肿是眼睑的水肿以及双下肢的凹陷性水肿。如果早上起床后,用手指按压 5 秒钟,会出现一个小坑,就要警惕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水肿都是肾病引起的,如果检查尿常规没有问题,那基本可以排除肾病水肿,而应该考虑为肝脏或心脏问题、甲状腺疾病、营养不良等其他问题引起的肿。
高血压
健康的肾脏可以帮助人体维持稳定的血压,如果肾脏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现象。
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早期可以引起蛋白尿,引起泡沫尿,泡沫较多,严重时可以引起浮肿等。进一步损害造成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有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有贫血表现则会有乏力等。严重者到了肾性骨病,会有关节痛等表现,最严重阶段甚至要进行透析治疗,即通常讲的尿毒症需进行透析的情况。
起夜次数频繁
肾脏负责水代谢。正常情况下,人每天尿量在1000-2000ml,没有大量饮水、喝酒、喝咖啡等,晚上起夜次数在1-2次。
突然出现,肾脏晚上特别“爱加班”,起夜次数特别频,这也可能是肾脏的求救信号哟。
蛋白尿和血尿
尿蛋白是指用化学检验法检测出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质,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当尿蛋白定性检查为阳性或定量检查 > 150 mg/24 h 时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伤的早期临床表现,也可加速肾脏损伤,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判定患者尿蛋白阳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做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正常尿液会偶尔出现红细胞,但不会超过 3 个。
如果较多出现红细胞,则有可能是肾脏、尿路出血所排出的红细胞,也要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
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的情况,这是由于尿中红细胞受尿中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破裂所致。
血肌酐升高
肌酐是衡量肾脏功能最重要的检验指标之一,看一个人肾功能好不好,医生最常用的客观评价指标是——血肌酐!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其参考区间正常值:男性0-59岁为57-97μmol/L;大于60岁为57-111μmol/L;女性0-59岁为41-73μmol/L;大于60岁为41-81μmol/L。
食物中的蛋白质摄入量过多,也会引起血清肌酐水平偏高,因此建议在检查肾功之前2-3天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
贫血
肾脏可以产生一种促进造血的激素,肾功能不好的人,这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贫血。
所以,贫血者,不妨抽血时也顺便化验一下肾功能,看看是不是肾脏问题引起的。

济南肾病医院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机构。多年来,医院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内、肾外疾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