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肌酐达标就不会肾衰竭?
肾病延缓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肾功能的损伤情况,而反映肾功能问题的其中有一些指标成为“焦点”的关注对象,能更直接反应出病情紧张程度、肾功能整体发展节奏。比如尿蛋白是多数肾小球损伤类型的肾病都必须看的一项指标,作为加速肾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蛋白指标稳定至关重要。
再比如血肌酐是肾功能实质性损伤后常被关注的一项指标,反应出肾脏滤过、代谢以及排毒功能,同时间接反应血液内的毒素蓄积情况,尿毒症的风险。通常大家觉得肌酐升高就会尿毒症,而降下来就不会发生肾衰竭或者可以维持几年甚至数十年。
这两项指标基本上是所有肾友关注的重点,这里就不列举其他指标了。
但尿蛋白转阴了,肌酐降下了就不会肾衰竭吗?
确实指标下降好转是个不错的信号,但不能盲目乐观。要阻止尿毒症的发生,延缓肾功能的发展,肾病的治疗不单是追求一项或几项指标的下降。而是对于肾功能本身的改善以及修复,才能长久维持剩余肾功能稳定,路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有些患者可能尿蛋白降下来,病情仍然在发展,或者肌酐下降后但肾小球滤过率等没有提示,也不能说肾功能发展得到了抑制。
别格局太小了!从根本上降低尿毒症的风险还有2点更关键:
根本改善免疫状态,预防反复以及恶化
尿蛋白下降比较容易,但稳定住却是一个难题,我们都知道长期的尿蛋白流失对肾小球的损伤也是持久的,所以说就像“定时炸弹”非常不安全,只要它存就留有隐患,肾衰竭风较高。
尿蛋白根本上控制稳定,首先是抑制肾脏内免疫炎症反应,其次是加强自身免疫的调节,让病情不反复,且好转后维持长期停药的状态,就需要把“根基”打牢。既要控制病情,也要把身体调理好更为关键。
免疫状态一是对抗炎症反应的情况,及时清理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改善免疫补体抗体,来抑制杜康炎症反应的情况,二是自身免疫状态。肾病发生的根本就是免疫系统先天缺陷以及后天不足,所以要针对性改善需要及时调理自身免疫系统,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临床治愈,不易出现反复及恶化进展。
很多人都是做到了其一而没有管其二。病情反复也就不奇怪了。
改善免疫状态可以选择中西药联合控制,西药更多是起到抑制作用及辅助治疗比如百灵、金水宝等,中医包括口服中药和外用疗法可以直接深入病灶,对部分系膜细胞进行恢复,同时改善免疫力起到长期调理的作用,使自身情况得到根本改善,且副作用较小。
修复提升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纤维化
降低肌酐指标一般通过一些特殊药物也可以降下来比如碳片、尿毒清等,但是这些药都是“短暂性”发挥作用,减药或不吃了肌酐立马就上来了。这样的控制肌酐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反而容易对病情误判,耽误治疗。
肌酐升高后尤其是达到3、400包括更高水平的患者,治疗的目的不再是单纯降低肌酐,而是延缓肾功能的发展,改善剩余肾功能血液循环及促进毒素代谢并重。这样肌酐可以下降且不易继续升高。
不少患者都想肌酐能降到越低越好,但从实际上考量,肌酐700多能降到100多吗?其实不现实,急性肾损伤可以,慢性肾损伤不可以。但是如果说肌酐400多降到2、300其实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一定要明确治疗的目的,由表及里。
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抑制肾小管的持续损伤对维持肾功能长期稳定至关重要。

济南肾病医院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机构。多年来,医院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内、肾外疾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