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不难治?降蛋白并非只能用激素,3种治疗方案可选择

日期:2022-12-30 10:34:28 来源:济南肾病医院

   前天我们说过并非所有的肾病都属于“难治性肾病”那一拨的,也有些病理类型的肾病非常“友善”,只要坚持治疗,就能消灭掉它伸出的“恶魔之手”。

 

  哪些类型属于这样的肾病?膜性肾病算是一个。

  通过精确的病理诊断,膜性肾病的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受损,有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此处。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即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等。

  如何确诊膜性肾病?不必须肾穿刺

  各种慢性肾病的类型大多存在“三高一低”的症状,如何明确诊断自己是不是膜性肾病?肾穿刺是常用的确诊病理的检查项目,优势是既可以明确病理类型,又可以通过穿刺的物质,分析判断出肾小球受损情况,及整体肾功能发展的现状。

 

  除了肾穿刺,这种检查确诊方法更准确、肾脏损害更小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有一项需要重点关注指标——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这项抗体与足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导致免疫复合物的产生,从而损害肾功能。

  如果检查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处于高水平,基本可以确诊膜性肾病的存在。这项检查是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测。大多数三甲医院都能做。

  由此,膜性肾病的治疗重点主要是抑制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造成的免疫反应,同时控制蛋白尿。蛋白漏出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病情的预后。蛋白尿处于不同阶段用药方案也有差异。

 

  按照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可把膜性肾病分为三个时期: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4g,低危期

  这一时期,患者虽然存在大量蛋白尿(超过3.5g),但肾小球滤过率、内存肌酐清除率等这些反应肾功能的情况的指标,没有明显下降,病情尚稳定。尿毒症的风险较低。

  24小时尿蛋白定量4-8g,中危期

  随着蛋白尿进一步的增多,如果不及时控制,肾小球滤过率会出现持续下降,此时肾功能发生实质性的损害,无法逆转。肾功能进一步的恶化,尿毒症风险增加。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8g,高风险期

  持续的大量蛋白尿,对肾小球滤过的影响无疑是更加严重。肾小球滤过率及内存肌酐的清除率可能会出现急剧下滑,离尿毒症也会越来越近。

 

  针对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1、处于低危期的患者,有详细分为蛋白定量低于1g的患者和在1g-4g之间的患者。低于1g的患者一般建议以贯穿为主,适当应用消炎药,不需要用激素治疗。对于蛋白定量在1g-4g的患者,也不建议直接使用激素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进行RAS阻断剂等非免疫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看病情的变化,在逐渐调整用药。

  2、处于中危组的患者,蛋白尿定量在4g-8g之间,建议患者开始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不建议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配合激素治疗,选择免疫抑制治疗,建议首选以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为主的方案或者钙调酶抑制剂为主的方案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药物。

  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比如怀孕的女性患者,可以患者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而不要选择具有“毒性”的环磷酰胺治疗。

  一般治疗6个月,蛋白尿降低超过原有的30%,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3、高风险期,蛋白尿定量在8g以上,往往高达十几克。这一阶段,我更建议大家选择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的方案,同时在药物用量上调整为充足用药治疗。此外,做好预防感染的风险,提升免疫力,日常注意坚持低盐、优质低蛋白的饮食管理,对病情的整体控制更有利。

医院简介

济南肾病医院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机构。多年来,医院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内、肾外疾病。[详细]

专家团队

医院环境

友情链接: 济南肾病医院

注: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济南肾病医院

备案号:鲁ICP备13005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