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流失会带来4个危害,越早改善越好
蛋白尿存在,是肾脏内免疫炎症活跃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结果。长期的流失说明肾小球损伤没有得到根本控制,且炎症反应抑制不彻底。持续有蛋白从血浆中“逃”出来在进入到尿液中,更是直接威胁到了肾功能的情况,会直接加速肾衰竭的进程。
当然还有一些危害的出现,这其中的危害如果不尽快解决,更会影响到肾病的稳定,且对长期维持蛋白尿也十分不利。因此在降低降蛋白的过程,别只盯着尿蛋白指标看,更要系统的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长久的维持肾功能稳定,而不进入到尿毒症阶段。
1、长期蛋白流失会加剧免疫功能下降
蛋白尿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脏遭遇了免疫炎症的攻击,自身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免疫功能下降首先导致的是尿蛋白不容易完全控制,其次是患者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等情况,对抗炎症反应不敏感,只凭药物控制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而蛋白的流失无疑会加剧免疫力的下降,使病情进入反复的怪圈。
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免疫的情况,及时抑制蛋白流失。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西药主要是激素抑制为主,口服中药通过根本改善肾脏通络,提升免疫的情况,来加强对蛋白的抑制,降低复发风险。
2、长期流失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尿液中的蛋白是怎么来的,主要是血液内蛋白的流失了。血浆蛋白减少的原因是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导致了蛋白的流失,随着经肾脏在
尿液排出,因此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超过3.5克)往往会伴随着低蛋白血症。
血浆中蛋白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此外,还会引起血脂的升高,严重水肿。这些因素互相影响。
因此在阻止蛋白流失过程中,还需要维持血浆内蛋白的平衡,部分低蛋白血症患者必要时需输入蛋白,同时加强蛋白质的饮食摄入。但需注意大量蛋白流失时候反而要减少蛋白摄入量。
一般尿蛋白稳定后可以保证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克每公斤体重。
3、蛋白流失引起高血脂症,血栓风险高
尿蛋白的患者通常需要联合利尿、抗凝指标。血脂高、胆固醇高引起血液流通缓慢,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血栓、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这个病症往往容易发生在同时有“三高”症状的病友身上。
针对防血栓,可以用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还可以联合中医药方案,疏通患者的血液循环的情况。提前防治血栓的,维持血液循环通常有助于肾小球硬化的改善,继而对降低蛋白的流失有积极益处。
4、尿毒症的风险持续升高
尿蛋白对整体肾功能的进程是有着持续影响,部分肾友进入到慢性肾衰竭阶段,往往发现肌酐不能升高,尿常规检查仍然还有2+或3+,说明蛋白控制的不好,是加速尿毒症的原因之一。
尿蛋白持续控制不佳的肾友一定要重视,在早期就应该控制在达标,尿蛋白转阴或弱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3克以内,微量白蛋白尿维持在30mg以内。
如果病情持续进展,仍然要重视尿蛋白尽可能维持达标,对防治肾衰竭更有利。

济南肾病医院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机构。多年来,医院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内、肾外疾病。[详细]